商務 & 財經
-
長壽時代,做自己人生的CFO
2024-02-20
-
博德維獨創新品 - “全透明氣膜體育館”亮
2021-05-20
-
斯凱奇GOWALK以舊換新活動登陸六城,百店聯
2021-05-18
-
地球日|百事公司“與藍同行”攜手零售業巨
2021-04-22
-
致力保護環境 蓋璞集團將全面淘汰一次性塑
2021-04-22
"五窮六絕七翻身",雖然這是從香港市場傳過來的說法,但上市公司大股東都在4月份趕著套現,可見還是有一些道理的。我也在4月底將倉位減到了三成。”面對5月第一個交易周,上證綜指連續3天的大跌,擁有近20年股齡的老股民唐躍民略帶沾沾自喜的口吻說。 上世紀90年代,香港經濟分析員在參考過去十余年香港股市的升跌之后,得出了“港股每年的5月都跌,到了6月更大跌,只有到了7月,股市才起死回生”的結論,這個“預言”發表之后數年還真繼續出現這種現象,使得當時不少小股民都對這個傳說深信不疑。不知何時,這句股諺也開始在A股市場流傳。 到底是規律還是謠言,沒人能給出答案,但到了相應的時間,投資者還是深為忌憚,A股持續走高,減持也在持續增多。 4月份上證綜指、創業板指累計大漲18.51%、22.38%,攜手創出年內單月最大漲幅。中小板指也大漲9.67%,在4月27日創出歷史新高9070點。而伴隨新高一起到來的是A股減持市場也創出歷史新高。4月份限售股解禁后合計減持市值為518.66億元,比3月份增加52.98億元,增加幅度為11.38%,創出歷史新高。 金融股投資套現 隨著A股指數攀升和近期出現震蕩,獲利盤的套現壓力增強,上市公司大股東和高管減持套現力度增大。其中,銀行、券商等金融股成為被減持的主要對象 A股在4月份創出減持市值新高之后,今年以來的A股重要股東減持規模也刷新了歷史新高。截至5月11日,A股上市公司遭到重要股東凈減持股份數量為203.12億股,凈減持金額達2454.34億元,為歷史最高紀錄。2006年以來,全年凈減持金額最高的為2013年,上市公司遭到重要股東凈減持金額為1108億元,其余年份凈減持金額均低于1000億元。 興業銀行(601166,股吧)成為遭到股東減持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截至5月11日,興業銀行合計被減持股份為9.53億股,合計市值約為134.32億元,而這還沒加上5月12日興業銀行被恒生銀行二次減持的數量。 5月12日晚間,興業銀行披露,公司股東恒生銀行有限公司已于5月12日與高盛高華證券和瑞銀證券簽訂配售協議,根據協議,恒生銀行擬出售其所持部分公司普通股,最多占公司普通股總數的4.99%,每股出售價格為17.68元。按照出售數量的上限計算,減持完成后,恒生銀行將套現超168億元。 根據興業銀行一季度報告,恒生銀行現持有公司11.18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5.87%。本次交易完成后,恒生銀行所持剩余普通股股份約占興業銀行普通股股份總數的0.88%,恒生銀行很可能會退出興業銀行前十大股東名單。目前,興業銀行第十大股東為上海正陽國際經貿有限公司,持有興業銀行1.89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99%。 這并不是恒生銀行在年內第一次減持興業銀行。2月10日,恒生銀行宣布減持興業銀行股權并已簽訂配售協議,出售興業銀行不超過5%股份,最多套現127.3億元。隨后,恒生銀行于2月11日、12日,分別以每股13.36元的均價通過大宗交易減持5%股份。 對于恒生銀行減持興業銀行的原因,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李慧敏在5月7日召開的股東周年大會上曾表示,年初出售興業銀行股權后,有相當一部分資金回流,以目前的市況計算,資本充足水平已達《巴塞爾協議Ⅲ》的監管要求。 彼時,恒生銀行曾許下“90天內不再出售剩余股份”的承諾。而5月12日的減持距離年初的減持正好相隔90天的“禁售期”。 資料顯示,恒生銀行入股興業銀行是在2004年,前者以17億元的大手筆一舉拿下了興業銀行15.98%的股份。2010年,恒生銀行又以23億元參與興業銀行的配股計劃。 粗略計算,從恒生銀行投資興業銀行至今,恒生銀行收到興業銀行所派發的現金股息共計44億港元。加上兩次減持獲得的利潤,恒生銀行投資興業銀行11年后,獲利將超過320億元,較最初投資成本增長了8倍。 金融股成為年內被大股東減持的主要力量。除了興業銀行之外,寧波銀行(002142,股吧)、南京銀行(601009,股吧)、浦發銀行(600000,股吧)、交通銀行(601328,股吧)、北京銀行(601169,股吧)、光大銀行(601818,股吧)等6家銀行,以及中信證券(600030,股吧)、華泰證券(601688,股吧)、西部證券(002673,股吧)、國海證券(000750,股吧)、海通證券(600837,股吧)、東北證券(000686,股吧)、長江證券(000783,股吧)、方正證券(601901,股吧)、廣發證券(000776,股吧)、招商證券(600999,股吧)、西南證券(600369,股吧)、山西證券(002500,股吧)、國信證券(002736,股吧)等13家券商都登上了減持榜。不過,券商股遭減持主要出現在一季度。 另類套現法則 上市公司借發布高送轉方案、股價沖高之際,大股東減持套現、為再融資鋪路、順道擴大股本的情況越來越多,投資者對高送轉的態度也由狂熱轉為冷靜 值得注意的是,在減持套現的隊伍中,通過參與上市公司定增、上市公司高送轉,最后實現套現的群體。 被減持股份最多的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京東方A就是其中之一。年內,京東方A合計被減持股份約29.13億股,參考市值約為124.3億元。其中,民生加銀基金匯泰66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4月20日至22日總計減持6.16億股,占總股本1.75%。減持前,民生加銀基金管理公司總計持有京東方A約23.81億股,為2014年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限售期一年。 2014年4月,京東方A發行217.68億股,募資凈額449.22億元,其中有118.47億股鎖定期為一年。 4月15日,京東方A高達118.47億股的限售股解禁,由于解禁股份數量巨大,公司股價在解禁當日至前一交易日4.9元的階段新高大幅回落,收盤大跌9.8%。之后一路震蕩下跌。 資料顯示,118.47億股解禁股的平均成本為2.06元/股,按4月22日收盤價4.82元/股計算,此次減持股票收益為134%。在民生加銀基金減持之前,華安基金率先減持6.18億股,減持后仍持有17.62億股。 在定增股東減持之外,因高送轉而吸引眼球的上市公司股東們減持也不手軟。 5月5日晚間,文峰股份(601010,股吧)發布公告稱:5月4日,公司股東江蘇文峰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文峰集團”)于5月4日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減持所持有無限售流通股9240萬股,占本公司總股本的5.00%;其全資子公司南通新有斐大酒店有限公司(以下稱“新有斐大酒店”)通過二級市場以14.10元/股賣出其所持有的本公司38股股票。 本次減持后,文峰集團和實際控制人徐長江合計持有文峰股份20.9%的股份,全部為無限售條件流通股。 由于受到“互聯網+”概念和10轉增15股派3.6元高送轉消息的刺激,文峰股份股價從2月底開始一路上漲,從每股10元躍升至最高52元。在股價上漲的同時,從今年3月開始,文峰股份實際控制人徐長江,以及其一致行動人文峰集團和新有斐大酒店分11次減持了文峰股份。 最令人吃驚的是,自2014年底至2015年5月8日,文峰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公司股份比例由75.72%減少至20.9%。這樣大手筆的減持也引發了媒體的關注。 對于這樣大規模的減持,文峰股份的解釋是:優化公司股權結構,提高公司股票市場活躍度;籌集資金,支持公司壯大發展。 文峰股份表示,過去,文峰集團主要通過自我積累的資金投入新興產業,步伐較慢。通過資本市場籌集資金,有助于文峰集團迅速壯大資本實力,加快實施轉型升級戰略。2015年4月23日文峰集團董事會決定:文峰集團減持公司股份所獲收益60億元,扣除上交15億元稅收后的45億元不進行分紅,設立50億元新興產業發展基金,投資新興產業,所投項目一旦盈利,優先置入公司,以增強公司盈利能力。 雖然公司擬定了發展新興產業的規劃,但隨著大股東大筆減持,文峰股份股價一路下跌,4月10日除權之后,截至5月13日股價累計跌幅約37%。 減持總之不手軟 大盤再創新高之后,兩市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逢高減持行為也隨之跟進。在這些上市公司減持的主力陣容中,高管及其家屬是當之無愧的主力軍 在減持群體中,高管也成為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 5月12日晚間,金科股份(000656,股吧)發布公告稱,5月6日至5月12日,公司實際控制人黃紅云、陶虹遐夫婦以大宗交易的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3.87億股,占公司總股本9.35%。 與文峰股份相似,金科股份也是一家打著高送轉標簽的公司。 2014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股東提出每10股送6股轉14股并派1.5元高送轉分配方案,同時控股股東金科控股及實際控制人黃紅云、陶虹遐明確表示,近期不減持本公司股票。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高送轉方案提出前,公司有大批限售股解禁,并且原一致行動人解除了一致行動關系。 資料顯示,金科股份在2011年通過借殼ST東源,黃紅云、陶虹遐夫婦直接持有及通過金科投資合計持有公司55.93億股,占總股本的48.27%,黃氏家族成員其女黃斯詩、王天碧(黃紅云大嫂)、黃星順(王天碧之子)、黃晴(王天碧之女)、黃凈(王天碧之女)、陶建(王天碧之女)也持有股份并與黃紅云夫婦構成一致行動關系。而一致行動人關系在2014年12月10日解除,原因是在公司近年實際經營活動中,一致行動人在發展戰略、經營理念等重要方面逐漸發生重大分歧,已無法保持一致行動關系。 從1月7日開始,解除了一致行動關系的黃氏家族成員開始大規模的減持上市公司股份。其女黃斯詩減持套現1.08億元,其弟黃一峰夫婦累計減持套現2.4億元。公司監事傅孝文、陳昌鳳、聶銘、陳紅共計減持了9次,累積套現193.92萬元。4月22日高送轉實施后,黃紅云、陶虹遐夫婦也開始減持。 同樣在推出高送轉之后減持的還有永大集團(002622,股吧)。2014年10月20日,永大集團首發原股東限售股解禁。解禁后不久,同年12月22日,永大集團在上市以來營業收入持續下滑的情況下推出了高送轉方案,每10股轉增18股派10元,股權登記日為3月20日。分紅預案披露后,永大集團股價連續三日漲停,此后從送轉預案披露前的23.05元一路上漲至股權登記日的68.27元。 在披露高送轉預案的前后,已有部分股東開始賣出解禁股份。而在股權登記日所在的3月初,永大集團曾公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呂永祥及其一致行動人呂蘭、呂洋、蘭秀珍計劃自2015年4月1日起半年內,減持公司股份比例達到或超過公司總股本的5%。 不過,實際減持情況要超出公告的預期。查詢永大集團的公告會發現,4月15日至5月8日發布的公告全部都是關于股東減持的信息。根據公告,公司股東和高管呂蘭、呂洋、蘭秀珍、李向文合計減持公司股份達到31.22%。其中。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呂永祥及其一致行動人呂蘭、呂洋、蘭秀珍合計已減持股份數已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2%。多次減持后,呂永祥還持有上市公司約27.5%的股份,呂蘭的持股比例為10.27%。 永大集團最新的公告顯示,公司實際控制人呂永祥之子呂洋將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合計轉讓公司12.86%的股份,轉讓后其持股比例將下降至0.44%。具體來看,呂洋于5月6日、5月7日分別與百靂士泰福一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中心、謝勇亮、上海恣穎實業有限公司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后三者將分別受讓公司股份2000萬股、2000萬股和14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76%、4.76%和3.33%。 被高管頻頻減持的還有萬邦達(300055,股吧)。僅在4月20日至22日3天中,公司高管6次減持,累計減持股份達4823.67萬股,占總股本的6.56%,占公司流通A股的9.35%。而此前一周,公司高管已進行多次減持,累計減持7351.84萬股。在兩次減持中,公司高管累計減持1.217億股,套現逾40億元。 5月4日晚間,萬邦達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王氏家族成員胡安君、王凱龍、王蕾、王長榮四人,于2015年5月4日通過大宗交易系統合計減持公司無限售流通股份1461.04萬股,占目前公司總股本的1.99%。 此次減持后,上述四人不再持有萬邦達股份,王氏家族成員僅王飄揚一人持有公司股份,持股數量為2.1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8.88%。 因時制宜看減持 對于上市公司減持,關鍵是要符合法律的規定,同時及時披露與此相關的信息,如果是違規減持或隱瞞相關的信息,則是要進行追問,甚至追查的 對于大股東和高管的減持行為,市場的解讀不再像過去一邊倒的偏向負面,而更傾向于理性,反映出投資者日漸成熟的心態。 “企業家創業時有的也是砸鍋賣鐵,如今股市轉好,逢高減持,獲取流動資金也是人之常情,關鍵是在套現之后還能持續將企業經營得更好,而不是套現之后就將企業和股東置之不理。”唐躍民說。 “目前來看,確實不少上市公司股東套現都是為了布局新一輪的投資,尤其是一些國有大股東的減持。”上海一家大型券商并購業務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從央企到地方國資都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一些國資類上市公司的減持操作抑或是為日后整合運作鋪路;對于民企而言,部分民營大型集團的減持也是在為并購儲備資金。最近一段時間,A股并購數量激增,與此同時,海外并購的案例也在增加。” 記者輾轉聯系到一位剛剛減持了上市公司股票的第五大股東李偉(化名)。該人士對記者表示,由于企業所處傳統行業,近幾年傳統行業的發展路徑日益狹窄,與很多謀求轉型的公司一樣,其所經營的企業也在謀求更多元化的發展。而這些計劃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因此,才選擇套現一部分的股份。 李偉也坦言:“A股難得才出現這樣的牛市,我們自然也是選擇市場最好的時候賣出,不可能在市場差的時候。在這之前的幾年牛市中,大股東以及高管也是增持了不少股份,現在也算投資落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收益的誘惑之下,同樣存在一些違規減持的現象。 5月4日兔寶寶(002043,股吧)公告稱,部分董事、高管人員在一季報窗口期違規減持公司股份,違反了上市公司在職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在窗口期買賣股票的規定。對違規減持的處理,是將交易金額的1.01%上繳公司,違規減持人員和董事會向投資者致歉。 兔寶寶公告稱,2015年3月27日、3月30日、4月7日公司總經理陸利華、副總經理董秘徐俊、副總經理卓艷及財務總監姚紅霞通過深交所競價交易系統合計減持兔寶寶股份約165.6萬股,成交均價8.83元/股,成交總額1462.24萬元。由于公司定于2015年4月24日披露《2015年第一季度報告》,上述董秘、高級管理人員本次減持行為違反了深交所《股份上市規則(2012年修訂)》有關在定期報告公告前三十日內不得買賣公司股票的有關規定。 事實上,出現上述問題的還不止兔寶寶。根據Wind資訊統計,今年以來,有近百家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的監管函,事關上市公司高管違規買賣股票。其中不少就與違規減持有關。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窗口期”減持股票。 在華帝股份(002035,股吧)4月16日披露2014年年報之前,該公司副董事長黃啟均分別于2月11日、2月26日、3月5日通過二級市場減持1萬股、8萬股、15萬股,交易均價分別為13.92元、14.35元、13.87元,三次共計減持24萬股,共計金額336.77萬元。 在老股民唐躍民看來,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法治建設力度的加大,違規減持的現象已經減少。更多的問題是高管合規減持背后潛藏的風險。 “比如,一些公司高管承諾在推出高送轉之后"近期"內不減持,但對于近期這個模糊的時間概念,投資者就很難預期。還有就是承諾一個具體的時間內不減持,但一過了這個時間限制就馬上減持的。”唐躍民此前就碰到過上述兩種案例,好在老股民擁有嚴格止損止盈的規則,才逃過了股價波動帶來的損失。 對于現在大量入市的新股民,唐躍民認為,在防范大市風險之余,應該謹慎看待大股東和高管減持釋放出來的信號,關注其中的風險。 |
2024-02-20
2021-05-20
2021-05-18
2021-04-22
2021-04-22




© 2012-2019 深圳尚易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Powered by Ceoim ! X3.4